(2016年1月11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王雪峰 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省政府提交的《关于河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了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初步审查的基础上,结合代表们的审议意见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认为,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河北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计划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抓协同、治污染、惠民生。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稳步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民生持续得到改善。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8项主要指标,24项达到或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总的看,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较好,成绩来之不易。但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和面临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过剩产能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仍显不足;城镇化发展滞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未完成计划的4项指标,进出口总值低于计划目标较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分别连续四年、三年、两年未达到人代会批准的计划目标,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严肃性也需引起高度关注。
省政府提出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设置了指标体系。提出了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出口总值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以上,稳定脱贫100万人,森林覆盖率提高0.8个百分点等主要目标。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省政府提出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体现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突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了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调。按照新的要求和任务增减了具体指标,充分体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目标安排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十三五”规划开局年的需要和可能,主要目标和工作安排总体可行。建议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同意省政府提交的《关于河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河北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着力化解过剩产能,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加大“6643”工程力度,严格环保、质量、安全标准,综合采取市场的、政策的、法治的手段,因企制宜,分类指导,确保如期完成过剩产能化解任务。认真落实财政税收、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等政策,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稳妥有序清理“僵尸”企业。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切实减轻企业物流、税费等负担,全面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制度创新,完善产业政策,提高投资有效性,引导消费和产业同步升级,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品质。
二、突出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活跃我省经济的重要切入点,加快组建一批协同创新产学研联盟,打造跨区域产业链优势,带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加快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创新型高等教育和实用型职业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人才激励等机制,充分发挥创新要素的积极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实化改革举措,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改革举措,加快行政审批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根据不同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切实抓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等重大改革举措的完善和落地。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发挥好开发区对外开放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借力亚投行,积极推进我省钢铁、水泥、玻璃、纺织、服装等优势产能“走出去”。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环境,积极利用外资,提高我省对外开放水平。
四、大力实施污染治理,促进循环低碳发展。要认真贯彻实施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从严执法,科学防控,精准治污,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大气污染治理实实在在的成效。深入落实《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规划》,加大土壤污染防治、重污染河流环境治理、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力度,实施好太行山、燕山绿化工程。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法规政策,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切实做好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城市矿产基地建设、再造产业培育等工作。积极探索用能、用水、排污和碳排放分配使用制度改革,促进我省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五、打造宜居城市,建设美丽乡村。把城市建设和发展城市经济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商务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城市经济对整体经济的提升和带动作用。按照绿色低碳的理念统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细化城市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打通住房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通道,推进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在去库存的同时,有序引导农民工到城市就业、落户、买房。不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资,推进农田水利、乡村公路建设,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量补齐农业和农村短板。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综合效益。
六、积极实施精准扶贫,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贯彻好中央扶贫战略,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和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认真研究和实施相关政策,确保在化解过剩产能、治理污染中涉及职工得到妥善安置。针对民间集资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风险点,完善风险的预警和处置机制,有效防控各类社会风险。统筹提升城乡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